4月23日,以“新技术、新模式、新生态——聚焦农村能源革命与乡村振兴”为主题的首届农村能源行业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围绕农村能源民生工程与乡村建设、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低零碳乡村建设、农村新能源产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等热点议题开展深度研讨,共商农村能源高质量发展大计。
会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石元春院士通过视频表达对大会的关心。他强调了农村能源在乡村振兴中的战略地位,呼吁加快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与应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杨旭东宣读江亿院士寄语,指出利用农村丰富空间资源和生物质资源,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是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ぷ苷镜炔棵帕斓汲鱿嵋椴⒅麓?。
在专家论坛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就“大力推动农村能源革命”作主旨报告,他指出,农村能源革命是助力乡村振兴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农村拥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具备发展分布式能源的天然优势,如开发以县城为单元的风电、光伏发电,推动“整县配储”,结合集中式与分布式构建低碳能源网络,既能实现能源自给消纳、降低配电网成本,又能依托可再生能源发展绿色制造业,让农民成为能源“产消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员秦中春就“适应新时代新征程要求谋划抓好乡村振兴民生工程”作主旨报告,他指出,新时代新征程需从人口、财富、文化、生态、社会秩序等维度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民生工程涵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产业就业、现代生活方式等内容。针对秸秆处理难题,他提出要探索生物天然气发展新政,建议设立绿色配额指标,推动秸秆利用与能源转型结合,以促进乡村生态治理和绿色发展。
杨旭东、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国家发改委能源效率中心主任白泉、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副所长孙永明研究员、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研究员任东明、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员丛宏斌、中国沼气学会副理事长李景明研究员、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刘广青等专家分别围绕农村能源转型与零碳能源输出、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我国节能降碳形势与碳排放双控制度展望、国际双碳背景下生物质能源技术与产业创新融合动向、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与政策调整方向、科技赋能低碳乡村建设、新时期对农村沼气事业再思考、农村能源技术与产业走向国际等作主题报告,分析行业趋势,提出宝贵建议。
在案例分享环节,青岛海尔光伏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季晓健分享“光伏+储能”模式,通过“户用分布式光伏+天光地热”解决方案,实现“闲置屋顶换收益”,赋能乡村民生福祉。合肥万豪能源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留瑜展示了全球首个生物甲烷液化及碳捕集项目,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低碳燃料,实现负碳排放与资源循环。吉林宏日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洪浩介绍生物质供热全产业链模式,整合秸秆资源打造“能源农业”闭环,助力工业减碳与农村增收。中建科技集团齐贺总经理分享粤港澳大湾区零碳村镇建设经验,通过“被动式节能农房+本土材料”模式,打造可复制的低碳建筑范式。南京国臣信息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总裁陈文波结合山西零碳村镇案例,阐述“光储直柔”技术与微电网融合的实操路径,为分布式能源系统提供创新方案。
首届农村能源行业发展大会上,还举行了“农能碳乡兴业惠民生态圈”启动仪式。据了解,该生态圈聚焦能源结构升级、产业生态重构、环境治理优化与民生福祉提升四大维度,通过聚合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利益方资源,打造农村低零碳转型的生态内核。重点工作包括建立国际化智库,整合国内外“农能碳”领域专家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构建涵盖科技创新、分布式能源、生物质能利用、绿色金融等十大生态平台,破解农村能源与农业绿色转型痛点。生态圈的启动标志着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在整合行业资源、推动协同发展方面迈出新步伐。
本次大会由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主办,来自政府、科研、企业等机构单位的负责人和特邀专家学者,以及协会会员代表共500余人参会。此外,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同期举行,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负责人。